导语: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90后,是与电脑和网络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是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所争夺的具有潜力的受众群体。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视,正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几乎被网络媒体陪伴着长大的90后“遇见”电视,会有怎样的情感,让我们看看这些90后眼里的电视。
说说我这个90后眼中的电视台
我出生于1990年
一个年龄上标准的90后
记得第一台电视机是爸爸托了远方亲戚的关系
在天津买的
那时候电视节目不多
周二还会出现如下图案
但却是一个那样吸引我眼球的大盒子
后来,经历了几次新家的搬迁
电视机也不断更新淘汰
第一次发现很久没打开电视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
尴尬的是
我学的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
临近毕业
我唯一的梦想就是能回到家乡电视台工作
当我如愿以偿进入家乡电视台实习
却发现大家好像都什么没事情可做
上班比正点晚
下班比正点早
一周只需要做一条15分钟的新闻
等待县领导来审核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县领导的镜头完美
从那以后我对家乡电视台的憧憬也化为了泡沫
90后对电视台没感情?
看看那些年我们在电视上追过的剧。以上十二部你都能说出片名吗?
90后不是没爱过电视,只是现在......
说说在电视台工作的90后朋友
已从某电视台离职的90后:
作为传统的国企,这里自上而下的氛围比较闷,离职率比较高,年轻的想做事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图个稳定。
曾经考虑过转岗,但单位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职位的转换以及升职都有一定的难度。
同样是要付出时间,其实无所谓赚多少钱,这个机制不可能变化,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不喜欢,就只有离开。
某县级台的90后:
我来这就图个清闲啊,在电视台开车,外面还另做一份工作,那份也不忙。现在就图个稳定,再找个相亲对象,哄住了我爹妈就行。
湖南卫视的90后:
不同阶段有不同心态吧。刚毕业的时候,只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学习东西,积累经验。现在做到核心导演组,我的感受是节目在播的时候会特别特别忙,但是相对应的忙完就会有小半年的休假。
所以,忙起来就全心投入,不忙的时候有就休假,节目播出来还特别有成就感。个人感觉工作比较自由,也很适合90后。
而收入这一块,我认为人都是有欲望的,刚开始拿到谈好的薪资,觉得还挺多的,但是拿了一阵子之后肯定还是希望能希望可以做更好的节目,拿到更高的薪资。
90后为什么不看电视了?
90后有更喜欢的收视渠道
数据统计自:新浪财经、新浪战略合作部、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90后媒介使用习惯研究报告》
手机以平均每天3.8小时的使用时间占据首位,成为90后最常接触的媒介,传统媒体中,杂志傲然而立,报纸、广播、电视则遭遇寒冬。
电视上没有90后爱看的节目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得年轻人得天下”,也有诸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中国好声音》等节目因为照顾到年轻族群选择嘉宾和设置话题,将一些年轻受众带回到电视机前。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总统筹吴彤表示,这回“好声音”请来了周杰伦,使第四季“好声音”成为有史以来年轻观众占比最高的一季。节目前四期观众平均年龄结构中,80/90/00后总体占45.4%。
但对于市县电视台来说,维持现有观众群不易,再花重金打造现象级节目,请90后喜欢的明星,制造话题以求将更多的年轻人拉回电视机前却只能是事倍功半。市县电视台哪来的钱去做一档为90后所喜爱的大型真人秀节目?
频道缺乏定位,节目制作能力差,节目编排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类怨声载道的电视台普遍存在。节目是1,其他是0,没有好的节目就无法吸引受众,更别说将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拉回到荧幕前。
电视台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怨声载道的电视台从领导到职工往往会说一句话:“我们台机制有问题,改不了”。没有改不了,只有懒得改!
大多数市县电视台的管理机制陈旧,绩效考核不合理——依然沿用传统的“大锅饭”模式。员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做还可能增加出错的概率。有制作能力和节目创意的90后在机制不变的电视台里只能束手束脚,最终要么离开,要么年纪轻轻就开始养老。
电视台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在电视台的员工有全额事业编、差额事业编、自筹自收自支事业编、电视台聘、节目组聘各种身份。盲目的做节目和绩效考核,而不与市场充分对接,节目必然没人看,年轻员工的才华就更没有了展示的空间。
让我们期待能有这样的电视台:在那里,年轻人大有可为!到那时,90后观众也会重新爱上电视吧?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