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指定稿件是播音主持专业初试的一个主要项目。稿件内容包括新闻消息、散文、故事等。通过让考生朗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样式主要考察:
(1)语音面貌——普通话标准程度如何?有无方音?如有方音,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严重与否?
(2)声音条件——嗓音条件如何?是否受听?男声是否宽厚?女声是否柔美?圆润还是沙哑?有无鼻音、喉音等。
(3)吐字归音——发出的字音是否清楚?字音的清晰度与声音的响度是否匹配?字音的饱满程度如何?力度如何?
(4)语言表达——有声语言是否有表现力?语流是否顺畅、明晰?层次是否清楚?全篇是否完整?有无感染力?
(5)形象气质——外形是否端庄、大气、质朴、干练?是否适合出镜、上像?是否热情、爽朗?是否理性、睿智?
初试所考察的这些条件并不是需要考生必须样样具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某一方面特点突出,考官也会综合你的条件,全面去衡量、考察。因为这只是考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播音主持的先决条件,还要待进校后进行雕琢。
因为是指定稿件朗读,考试时会给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才进入考场。考生要注意的是:
(1)准备稿件仔细阅读。
学生先进入备稿室,待拿到稿件后,不必急于朗读,先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文体样式,稿件内容是什么,亮点在什么地方,思考自己谈如何去表现,有无不认识的字或发不准的字音,并对其进行标注、改正、记忆。
考题前一般会有一提示说:“有感情地朗读”。出声朗读的时候,验证一下自己感受到了稿件中的人和事吗?表现出来了吗?读得层次清楚吗?
(2)进入考场镇定自若。
开始朗读时,备稿中易出现的一些读音错误、声音如何表现等问题就不要想了。你的思想要全部集中在稿件内容里,但你思维的外缘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我在考试,考官在听。你会感到压力,但不要太紧张。适度的紧张会让你动员全部潜力,会有更好、更加出色的发挥。
播稿中如出现念出错别字、不正确的发音等问题,感觉到后,继续往下播,不必停下来。出现了磕绊儿,语流出现了断续,看错了行等情况同样如此。
(3)面对考官旁若无人。
不必去看考官。有时候同学为了引起考官的注意,在稿件的间歇处有意识地去和考官做无声的交流,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思想也会游离于稿件之外,反而弄巧成拙。
不受干扰。在考试过程中,考官的任务就是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判。他们有的在写,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使用计算器,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或耳语,这是他们的正常工作,考生应不受他们干扰。
播音主持考试指定稿件朗读技巧和注意事项
指定稿件朗读的要求是:清楚、顺畅、生动。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要求。
1、感受领先,以情带声!
从以往的考试来看,在指定稿件朗读时考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考生毫无感受、毫无表情地念,机械地、干巴巴地读,这种“朗读”充其量只能算是最低层次的“念字出声”,距离朗读的目的、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一个字不念错,一个结巴都不打也难以取得好成绩。朗读是朗读者对稿件内容的有感而发和真实态度、感情的自然流露。在稿件准备时,朗读者已对内容的主题、目的、基调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朗读时,要善于带着这种认识和感受去朗读,并且善于随着内容的变化,让自己的感受也相应地变化,再用变化的语气把这种变化的感受表达出来。句子内容不同、句子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者的感受和表达就应不同。带着不同的感受去表达,有声语言就容易生动感人。
2、“归堆儿”、“抱团儿”,清楚连贯
经常有的考生在朗读时或者一句一顿,或者是从头到尾不敢停顿,使内容既不完整,也不连贯,散乱一片,影响了内容的准确表达。朗读者可以通过划分小层次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划分小层次就是把一个自然段中内容联系较紧密的句子有机地组合到一起,表达时,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尽量读得紧凑、连贯。
表达的时候,注意使属于同一个小层次的句子之间少停多连,句尾多扬少抑,“归堆儿、抱团儿”;而在小层次之间,注意用停顿、语气加以区分,这样读出来的内容就容易完整、连贯了。
3、重点突出,主次鲜明
朗读表达最忌“千篇一律”,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同样的轻重、同样的快慢、同样的虚实、同样的高低、同样的间隔,造成声音效果的单调、呆板、乏味。朗读者要善于随着稿件内容的变化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运动,对于那些直接表现主题、目的、基调的词、句、段给予突出强调。强调可以用加重的方式,也可用停顿的方式,还可以利用快慢和抑扬的变化进行。
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声语言艺术活动,它需要朗读者全神贯注。然而考场的氛围,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紧张。过度紧张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使朗读不能顺利进行;还有的考生怕自己朗读不好,缺乏自信;有的想自己的声音如何,嘀咕自己语音、发音、噪音的“毛病”;还有的在想主考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有的因偶然打个结巴,读走了一个音而懊恼不已,以致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读的内容。
以上种种,都属于杂念,这些“外抑制”会压抑大脑皮层对稿件内容的兴奋,会影响考生正常的朗读状态,影响表达的效果和考试的成绩。正确的状态应该是全神贯注于稿件内容,可以用思考内容来排除杂念的干扰。指定稿件朗读,同时也是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从容沉稳才是上乘素质的表现。
4、自备文学作品朗诵的应考
前面讲到的指定稿件表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的朗诵,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注意和把握:
深入理解、感受作品。拿到稿件先不要急于出声朗诵,而是精力集中地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一两遍。因为未经仔细分析、理解、感受的出声朗诵,会形成先入为主的不准确的声音印象,它会对后面考试时的朗诵产生消极的前摄抑制。默读了一两遍之后,应能迅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和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再通过:
1、想主题——深入感受稿件主旨意蕴
2、想目的——明确朗诵的社会意义。朗诵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目的是朗诵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和意义。虽然是考试,但也要把其当成目的明确、意义不凡的传播活动。想一想朗诵的目的,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起考生本人积极甚至强烈的朗诵欲望。
3、想对象——建立积极的交流状态。朗诵除了是有目的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外,同时也是有明确交流对象的语言传播活动。结合具体的内容想一想朗诵接受的具体对象,有利于朗诵目的的实现并使朗诵生动可感。考生可以把主考老师当成自己朗诵接受的听众和对象,设想他们听到你的朗诵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他们将有什么积极的作用,等等,用以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朗诵欲望。
4、想重点——找到主题的落脚点和与对象交流的共鸣点。任何作品的内容都不是没有主次、不分轻重的。朗诵者在进行朗诵准备时,还必须明确文章中哪些词、句、段、层次更重要些,哪些属于次要的部分。重点部分,理解、感受和表达时都要给予突出、强调。
5、想基调——把握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准备稿件的最后,还要想一想这篇稿件应以什么样的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倾向加以表达,是热情赞扬的,还是严肃郑重的;是说服规劝的还是严厉批评的;是深切缅怀的,还是深情回忆的……恰切的基调是朗诵的方向,把握准了总的基调,朗诵就象航标知道下的航船,有了方向.
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动作感
文学作品是靠形象取胜的,这是它与叙述性、议论性稿件的不同之处。朗诵时不能“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和抒发感情。要做到这一点,朗诵者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形象,心中起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当然,表达手段的运用和感情的抒发,一定要以朗诵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依据,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善于把握高潮
高潮即作品感情的至高点、凝聚点。文学作品的朗诵是要讲究高潮的。高潮也就是全篇的重点,是感情最为浓重之处,表达最为生动、震撼人心之处。朗诵者在预先准备时,应注意挖掘、设计、感受这感情的至高点,才能使朗诵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表达者在朗诵时切忌平均用力。善于控制感情和声音!
朗诵文学作品时,感情表达的幅度有时会很大,色彩也较为丰富,表达时要注意留有余地,避免达到极限。感情的酝酿可以充分些,但声音运用要收一些,特别是一些高亢、激越的句、段,更应注意以情带声,防止用声过高、过强。为了使这样的句、段的表达更为生动、贴切,要做好铺垫,调整好气息,一定要防止出现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这种情况在一些诗歌的朗诵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无真情实感的“以声夺人”、“以势取人”是不足取的。为了使感情的表达和声音的运用更有弹性,在朗读开始时起调不宜太高,并且朗诵过程中要调整好节奏:欲扬先抑、欲慢先快、欲重先轻、欲强先弱、欲放先收、欲高先低,反之亦然。
适当运用身态语言
身态语言是指除语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的作用。运用的原则是协调、自然、一致。副语言手段的运用对朗诵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指定稿件朗读 散文朗诵前的准备
在朗读指定稿件中,散文是常见的一种考察样式。如果说新闻消息朗读是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那么在散文朗读中考察的则是形象思维。这当然不是绝对的,表现语言的链条关系时也会有形象的出现。同样在充满形象的文字中,逻辑关系也是必然存在的。在这类样式中有诗歌、散文、小说、故事,我们姑且统称散文。朗读时要求:
(1)人事物景,亲眼所见——播讲者的想象力会在这部分中得到释放。文字上出现了景物、事物、人物的具体描绘,播讲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要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并使画面在脑子里活跃起来。
(2)接受刺激,充分感受——感知于外、受之于心。没有形象感受,就不会赋予稿件以具体丰富的色彩,就不会有真切、生动的形象产生。这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只有具体感受,才会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3)形成语言,显现变化——主动接受刺激后,会产生积极的内心反应,进一步就是融化在有声语言中,使它成为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人、事、物、景,并把它再现出来,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变化,使其生动起来。
(4)目的明确,及于受众——朗读散文等文体样式,不是自我欣赏,自言自语。文章的作者在创作时有一定的目的性,今天的朗读者也同样有一定的目的,或者让受众欣赏,或启迪受众有所感悟。有声语言的语流目的地是受众的心中。
出题者所选取的稿件五花八门、古今中外、内容庞杂、丰富多彩。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充分领悟、感受所节选的片段,学过的还好,没学过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和学生的文学功底有直接的关系。考试中应该注意:将自己了解的文章背景、知识等充分与所朗读的作品融合,不要拿到稿子看看就念,只是从文字到文字,而不是从文字到大脑,也就是刚才说的充分感受。
另外,考生的朗读容易产生创作的定位误区。考生的年龄、阅历和散文的作者存在距离,而充分感受的前提就是回到作者当时的创作状态中去,应该说这是很困难的。形似和神似的对比中,神似困难,但要起码有一定的形似。朗读中的问题是,中学生往往就是自己,而很难回到作者的创作状态中去。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