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我国电视主持人在形象塑造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缺乏个性魅力,主持人形象与栏目风格不统一,缺乏创造力。主持人形象没有抽象的,都要落实到节目上,主持人的个性体现在与节目中的人和不同层次受众的不断磨合中。主持人形象塑造得到受众认同,即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目标与价值达成一致。因而,受众认同的关键就在于寻求和建立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目标与价值的一致关系。了解传受关系、对受众的探究与把握,是受众与主持人目标与价值达成一致的基础与必然途径,也是主持人形象塑造获得受众认同的必要条件。以受众认同为目的的主持人形象塑造,决定了受众在其中的中心地位。然而受众是变化的,,主持人形象塑造不可能一劳永逸,受众对主持人形象的认同没有终点,永远是处在趋于一致的动态的进程之中。
关键词:传播美学 形象塑造 受众认同 个性化
引言
1
主持人形象的类型及定位
一是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形态为依据划分的
“四分法”,即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和主导型。独立型主持人可以独立地承担整个节目的采、写、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几乎是节目的唯一制作人;单一型主持人则主要或只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播音工作;参与型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写、编、播等各个环节中,与其他编辑、记者共同完成节目制作,与编辑记者处于平等位置;主导型主持人则相当于节目组中的指挥者或领导者,是节目的灵魂和标志,他(她)既是主持人,同时也是制片人或主编。在我国较为多见的是单一型主持人和参与型主持人。
二是按节目内容性质及对主持人形象的要求进行分类。俞虹在其((节目主持人通论》一书中,在对陆锡初、壮春雨、张颂等学者对主持人分类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后,综合节目内容的特点及对主持人语言、表情动作的要求把主持人分为五类:新闻、评论主持人,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教育、服务节目主持人,体育竞技类节目主持人以及少儿节目主持人。
三是从社会职业角度对主持人进行的分类。如陈京生在《电视播音与主持》一书中的划分为五类:1、权威型;2、记者型;3、老师型;4、朋友型;5、表演型。
第一种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形态为依据的“四分法”忽略了电子媒介节目制作的集体性特征,“独立”或“单一”地完成节目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主持人往往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同时,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主持人参与节目的程度也大相径庭,因此,此种划分方法的标准不易理清,模糊性较大。第二种分类方式很贴近大众生活,容易被大众所认知。第三种种划分方法强调了节目类型与主持人类型的相关性,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的不断丰富,主持人形象类型也将不断拓展。例如,谈话节目的广泛兴起使有关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研究逐步增多。因此,以节目类型为依据的划分更便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探讨。本文以后有关主持人形象的论述多采用这种划分方法。
那么公众对主持人形象的定位是怎样的呢?在中央电视台编著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汇编》一书中,公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做出了如下定位:
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各年龄层的成人均适宜。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对各方面知识均有涉猎,最好能懂外语,在主持时庄重严肃、谈吐直率、口齿伶俐、思路敏捷。应具有悦耳的音质,并且语言运用准确,普通话标准。在性别上,公众对男性主持人的倾向高于女性,但二者不存在质的差异。
综艺娱乐类主持人:19~45岁最适宜。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擅长表演,懂乐器,知识广博,外形英俊靓丽。主持时能够轻松自然、热情活泼、笑容可掬、幽默风趣,并且具有丰富的表情,口齿伶俐、思路敏捷。在语言上,应具有悦耳的音质,语言运用准确,普通话标准,而且评议能够口语化,生动灵活,与观众交流随和。在性别上,公众对女性主持人的倾向高于男性,但二者不存在质的差异。
教育服务类主持人:各年龄层的成人均适宜。最有大学文化程度,学有专长且知识广博,最好能懂外语,特定栏目要求熟练掌握外语。外貌上,观众对其无特定要求,但在主持上时应该轻松自然,亲切温和,与观众交流随和。语言运用准确,普通话标准。在性别上,公众对女性主持人的倾向高于男性,但二者不存在质的差异。
体育类节目主持人:19—4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学有专长,知识广博,最好能懂外语,在主持时能够轻松自然、幽默风趣、口齿伶俐、思路敏捷。具有悦耳的音质,语言运用准确,普通话标准。在性别上,公众对男性主持人的倾向明显高于女性。
少儿类节目主持人:19—30岁,且不排除18岁以下年龄段的人。具有大专或大学文化程度,学有专长且知识广博,擅长表演,懂乐器。富有童心和朝气,主持时能够热情活泼、轻松自然、亲切温和、笑容可掬、幽默风趣、口齿伶俐、思路敏捷。具有悦耳的音质,语言运用准确,普通话标准。在性别上,公众对女性主持人的倾向明显高于男性。
主持人的形象类型与定位进一步显现主持人自身形象、节目形象与受众认知相匹配的重要性,节目的类型特征、目标受众与定位风格等决定着节目形象,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代言人,其形象必定要与节目内容、风格相一致。因此主持人形象定位应保持节目风格、主持人形象类型与主持人个体特色的三位一体。
在节目风格类型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主持人形象因受众认知过程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因为主持人节目及其形象最终是要展现在广大受众面前的,受众作为信息接收的终端,可以说是主持人形象最终的评判者和检验者,作为主持人形象的主体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受众的影响。如前所述,作为个体的受众千差万别,但作为整体的受众是具有共性的,在把握受众共性特征的前提下,了解受众不同差异对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对塑造成功主持人形象也是非常必要的。
2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在节目中所呈现出的现状及问题
2.1
缺乏个性魅力
对于“个性”的理解,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加入地社会生活,取决于个体经历的社会化进程。而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社会文化层次上和微观的个体生活情境的层次上。社会文化层次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个体生活情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对于作为社会公器的电视传媒而言,我们认为:主持人的“个性”应当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个性”是传播的手段以达到传播的目的,“个性”是主持人的一种品质,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与延伸,是思想的包装方式。
我们通过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分析造成观众不接受缺乏个性的节目的原因。尧斯提出的“期待视野(视界)”观点认为,在文学中读者阅读作品时往往具有定向期待视野和创新期待视野,当读者阅读的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定向期待视野一致的时候,读者反而会失去阅读这部作品的兴趣,但是,当读者阅读的作品超出了、校正了期待视野,即形成创新期待视野的时候,读者往往会欣然有所感,认为它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自己的审美经验,拓展了自己的期待视野,为自己建立了新的审美标准。尧斯认为,“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既定的“期待视野”与一部新作品不一致时,就产生了一种所谓审美的距离,这是一种打破平衡的情况;审美距离的克服,则是新平衡的建立。旧的平衡不断打破,新的平衡不断建立,就形成了“期待视野”的变化。尧斯将这一过程称为“视野改变”。由于读者的“视野改变”可以反馈给作者,也由于作者必须阅读其他人的作品而成为一个读者,因此,这种改变必然会引起文学风貌的变化。
2.2缺乏创造力
大凡世界级新闻节目主持人,都有着非凡的创造力。目前,我国有创造力的主持人和有创造性的节目大量集中在中央台,就全国范围来看绝对数量还很不够,很多主持人还只是报幕员、串联人的代名词,在节目开始和结束时露脸过度一下,连构思节目、主持方式都模式化、程式化,模仿现象严重,省级台的主持人模仿中央台的,地(市)级台的主持人又模仿省台的,从而形成了“宝塔式”的模仿怪圈,然而模仿的又只是形式而己,根本谈不上有独创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能力了。
20世纪90代中后期,电视谈话节目由于其节目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多彩而很快受到观众喜爱,特别是《实话实说》开播并随即广得民心后,很短的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一哄而上,推出了“访谈”、“聊天”、“名人侃”、“专家说”等大批量的谈话类节目,相当一些主持人以卖弄口才、调侃嘉宾为荣,貌似真实自然、超然事外,实则思想肤浅、哗众取宠,甚至还出现了不少问题。而《幸运52》、《开心辞典》、《马斌读报》等节目的流行又在全国掀起了三六九等质量参差不齐的游戏竞技类节目和读报节目的热潮。
2.3主持人形象与栏目风格不一致
在审美特征中,我们谈到了“和谐”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主持人节目中,有些主持人的形象与节目的风格相去甚远,因此造成观众不买账的局面。实质上,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美学当中的“和谐统一”的问题。一个人的气质不同,所以他适合的节目风格也应有所区别。试想,如果让李咏去主持新闻节目会是个什么样子?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在很多地方台的节目中,由于主持人短缺,这样的笑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多主持人成了“多面手”,既主持新闻节目,又主持娱乐节目,还主持财经节目、法制节目,让观众感到很别扭。主要原因就是风格的错位。一些节目过分强调个性化导致形式美与内容美得不到完美结合。
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新闻类主持人节目,但是必须明确个性化不是传播的目的,而是优化传播的手段。我们所希望的优秀主持人是具有个性同时又能够与节目达到和谐统一的。
首先,主持人的个性化是对栏目的个性及传播对象的认识和遵从,主持人的个性风格必须与栏目融为一体。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个人化是针对受众而言的另一个概念(如提供个人化的信息、个人化的节目),主持人如果个人化则会误入展现“小我”的歧途,一切脱离栏目特点,不符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判断、肆意妄为孤芳自赏的“与众不同”,是不会被观众承认,更无法接纳的。我们有些主持人为了美不顾自己的身份特点、栏目定位,随自己的喜好,追求时尚,结果适得其反,贻笑大方。例如某新闻类主持人为了赶时髦,穿着今夏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格的上衣播报新闻,不仅不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而且与节目本身风格也产生冲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娱乐节目中客串呢,观众怎么能对主持人报以信任呢?
其次,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出发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没有高尚的人格作后盾的所谓“个性化”可能正是职业道德滑坡、审美趣味低下的“垃圾”。有的主持人认为只要发音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采访时加入一些调侃的问题或是自嘲就是有个性,殊不知这正说明了他缺乏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优秀主持人的基本素质。
第三,个性化是主持人自身、声音、形象等先天条件与栏目、个性与受众审美契合中的发挥。在这个前提下,个性化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构思、独有的感受、独具特色的表达。诚如在节目中让我们感受到的个性风采的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张越、黄健翔们,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个性化的传播,个性化的服务。
在节目风格与主持人形象和谐统一方面,凤凰卫视可以说做得比较成功。他们的成功经验是量身定做适合某一主持人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让栏目迎合主持人而不是主持人来迁就栏目。一旦某个主持人影响扩大,凤凰卫视就会为其新开专门的栏目来吸引观众,进一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扩大并巩固主持人的影响力。1998年两会期间,吴小莉被朱总理点名而迅速窜红,成为新闻人物,凤凰卫视不失时机,推出《小莉看时事》,吴小莉随之名气日涨。陈鲁豫在凤凰开播时只是担当文艺娱乐节目的主持,凤凰卫视高层看中她国际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背景,启用她主持时事节目《凤凰早班车》,当鲁豫“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得到各方认可时,凤凰卫视又相继为其开办了《鲁豫新观察》、《一点两岸三地谈》、《说出你的故事一鲁豫有约》等节目,是其知名度大大提高。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